微信群裂变|管理工具-微信平台

  众所周知,随着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高速普及和发展,百变的营销模式逐渐向公众号营销靠拢,腾讯依托其巨大的客户基数将QQ过亿的用户量转换为微信的用户量,且其转换较为平滑。微信则以其低成本和高用户量成为营销界的新宠儿!

  针对微信营销的优势,首当其冲的一点在于其互动性强,在曾经的电脑互联网时代,博客作为最初的营销工具被广泛发展起来,但其互动性可见一斑,用户与博主要在电脑端上网才能实时沟通,这使得沟通存在滞后性,不能实时反馈客户需求进而深刻挖掘其潜在需求进行二次开发,随着移动端的发展,这种弊端被放大,博客作为营销工具的位置不断弱化;而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号营销还对用户有着“许可性”的特点,即用户不主动扫码就不会和品牌营销相联系,从客观上讲,或许降低了营销对象的基数,但有利于对高质量用户的挖掘,且更符合消费心理学上的用户接受性,除此之外,这种营销模式还具有CRM特性,除发送信外,还能对用户的反应进行反馈观察,以期进行内容调整和方向的转变或保持,而企业亦可在众多普通人中甄选出自己的用户群体重点维护,并可依用户表现出的消费倾向定期发布有关促销活动。

  以上三点是微信营销的主要优势,还包括精准定位,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比起“泛营销”来说,其效率更高;公众号的群发功能,使内容信息的到达率高,基本都以推送通知的方式发送,用户只要带手机便能收到信息。

  而公众号营销的根本优势在于顺应了移动互联网使用特点中碎片化的趋势,用户在上下班等车,午后闲暇甚至是上厕所的这些碎片化时间上,传统媒体对于这种碎片化无能为力,而公众号却能对广大消费群体进行全面渗透。

  而其弊端也来源于碎片化,碎片化下的消费者无法专注,系统的进行信息的接受和思考,对于企业而言,对其品牌的传播和建立,顾客的黏性和忠诚度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而对于其造成的弊端,企业应认清公众号只是企业整体营销规划设计下的组成部分。、

  说话利弊再说分类,现如今的公众号大约可分成四类,追踪式公众号,亲情式公众号,顾问式公众号,信息式公众号。追踪式公众号顾名思义,提供追踪式服务,使粉丝了解行业,并能基于此平台获得消费折扣,主要在于咨询和购买配送; 亲情式公众号旨在渗透到粉丝(用户)日常生活,进行节日性的问候和生日祝福,主要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沟通交流; 顾问式公众号区别于十几年前消费者面对大宗消费才想到寻求顾问这样的途径,而是从小到大都希望找到专业人士进行沟通,为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提供不同的专门产品,企业进行统计调查,将顾问和营销融为一体; 信息式公众号则是结合消费者对信息的需求,提供的信息应是被广泛关注的,如天气预报,交通,吃喝等方面。——其实以上四种类型公众号都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来由浅入深的挖掘需求。

  在公众号分类之上还有个大分类便是服务号和订阅号的区别,服务号1个月仅能群发4条消息,但消息直接显示在聊天列表上,服务号也直接在通讯录中出现。而订阅号则能1天群发1次消息,但其消息不回即时提醒,且订阅号旨在订阅号文件夹中,进行“二次折叠”,一定程度上会减少用户的观看量。所以企业对于用哪种公众号用有个区分。一般来说,对于中小私企,需通过内容营销打造品牌价值的优先用订阅号。拥有其他宣传渠道,不以公众号为粉丝增长的主要方式的大型企业或主要针对服务咨询的企业宜优先用服务号。有些公司则是多号并进,个人微信,订阅号,服务号三方协调,但要注意品牌混淆和重点的盲目。关于公众号的排版,再使用图片上应充满个性,不流于俗套, 自定义菜单应一目了然,整齐又凸显功能特点,界面应重视美感,使用户有进一步了解的想法生成。而公众号的内容,末尾要引导粉丝分享,专业性强的,有看点并能引起广泛共鸣的文章,分享的可能性高,浮于世事,浅层表面分析,挖掘不到粉丝或用户心理的文章就会无人问津,甚至出现掉粉,而对于掉粉,可能原因在于销售大于维系,文章缺乏长远价值,其中要注意排版的丰富性,互动频率和回复率问题,还有就是推送的规律化。

  而推送时间精确原则,应与用户观看需求相适应,大多要挑选粉丝较为空闲的时间发送信息,那么何为粉丝空闲时间呢,不同类型行业的公众号的粉丝用户有较大的不同,即使是同行业的公众号也有不同,所以运营团队应充分利用后台数据深知自身公众号粉丝的习惯,一般每星期推送三四次即可。

  以上,是关于微信公众号营销的一些总结,有待更新。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